【2014.6】【卢植刘备】钟音

正文

眼前的景色倏然晃动,摇得他立足不稳。官道上扬起细细的尘土,变成一片淡黄的烟云漫延起来。槛车开始向前行去。他忽地想起一事,低头向车下说道:“有一样东西,在我身上笔袋里。”

刘备跃上槛车,将手伸进木栅之间,从他腰间的笔袋中摸索了一阵,拿出一片竹简来。他说:“这个就留给你吧。”

刘备点点头,谢字也不说半个,随手揣在袖里。拱一拱手,翻身上马,带着本部人马浩浩荡荡地开走了。卢植望着他扬鞭驰去的背影,不禁暗想,这年头好心都是用来养狗的。

 

卢植认识刘备,已有十年光景了。

那时他平定了九江动乱,因病辞官,回到故乡涿县,继续之前关门教书的大业。大概是那点疾病还没痊愈,这天正在讲着《礼记》,忽然晕了过去,于是停课几天,卧床休养。服过了药,酣睡一晚,睁开眼时,脑海中零零散散的仍然是《礼记》的句子。

——成子高寝疾,庆遗入请曰:“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

真是令人不悦的念想。

摸摸心口,卢植自觉还不至于立刻就被埋进土里;就算有个不虞,想来后事也能好好地办理。抛开这些念头,忽而记起一件趣闻来。

有道郭泰,逝世已有数年了。那时蔡邕为之刻石立碑,撰写碑铭,又对自己盛赞此人清识明理,品行高洁,说起他在世时的一些轶事。原来郭泰曾经染病卧床,他门下的学生魏昭端了粥来侍奉他,郭泰呵斥再三,掷杯于地,魏昭始终温颜敬奉。郭泰这才笑道:“而今而后,知卿心耳。”从此倾情教导他。

对于郭林宗这种病得起不来床,也要用生命傲娇的行为,卢植当时颇觉敬谢不敏。此刻他自己双手拽着被子的边角,眼望纱帐穹顶,无聊得都快把上面的条纹数清楚了,忽然有点感同身受起来。

就在这时,有人轻轻推门进来。卢植转目望去,见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身穿一件灰色短褐,方巾束发,衣履甚为洁净,手中捧着杯盘。这人长眉秀目,相貌甚为熟悉,卢植心中一动,不由得脱口问道:“你不是那谁吗?”

这人当然不敢“我到底是哪谁呀?”这样反问回去,赶紧自己报上姓名:“老师,我是刘备。”

卢植“哦”了一声,想起毕竟是同乡居住,自己是早就见过这少年的。不过以前只见他各处游玩,呼朋唤友,俨然一副孩子王的架势,和自己并没有什么交际,也就不曾搭过话。卢植笑了笑,问道:“我什么时候做了你的老师?”

刘备垂下眉眼,神情十分柔和:“家母令我求学,昨天我就来拜望先生您。正巧您在讲书,就坐在角落里,想着等您讲完再上前见礼。不料变成现在这样。”

卢植回想了一下昨天授课时的情景。他名气不小,及门弟子有上百人。学堂宽阔得很,卢植读书读得多了,眼神不济,也看不清楚每个人的面貌。好在每个学生的名字都记录在案,确认出席情况大抵就靠一个个叫起来回答问题。偶尔有些郡中少年过来悄悄围观,只要不扰乱课堂秩序,卢植从来不管。有人旁听了他一节半节课,就追在后面殷勤备至地喊“先生”,他也就默认了,不去纠正。

“——说也奇怪,我本来好端端的,你一来,我就倒了。”

刘备往后一缩,做出吃惊的模样:“您总不成是给我吓病的吧?”

这少年脸颊清瘦,笑起来眉头稍稍低垂,眼睛微眯,其中的善意好像能满溢出来,倒是不讨人厌。卢植对他略生了几分好感。聊了几句,刘备就说:“请老师服药。”走近榻前,帮着把枕头立好,轻手轻脚地扶着他坐起来,奉上药碗。

卢植抿了一口药汤,蓦地没克制住效仿先贤之心,把刘备举着勺子的手一推,埋怨道:“太凉了。”

刘备微怔,说道:“那我去再熬一阵。”说着,便拿着杯碗出去了。不几时回来,又请卢植喝药,这次药汤果然热了不少。卢植心想,既然效法先辈雅行,不如效法得再彻底一些,当即把脸一板,说道:“太烫了,重熬。”

刘备捧着药碗眨了眨眼。卢植刚在反思自己是不是演得太过分了,就见刘备抿起嘴唇,露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笑容。

既不是温驯顺从,也不是不胜其烦,反而笑了起来是什么意思?卢植莫名地有点心虚。

只听刘备开口问道:“老师,烫了的话,我帮您吹吹行吗?”

也对,只是太热没必要重新熬过。卢植尴尬地一笑,点了点头。刘备拉了张坐垫,倚在床头,双手把药碗捧在掌心,略微低下头去,对着药汤轻轻吹着气。

一时之间,房中异常安静,只有他呼气的微响。

过了半晌,刘备将药碗举到自己嘴边,沾了沾唇,觉得温度合适,便又捧过来给他。卢植就着勺子喝了,一股微涩的暖流顺着喉咙直往下坠去。空气中隐隐约约浮起一种好像水果的甜香。刘备垂下了头,离得反而更近了,低声问他:“老师,这次如何?”

“嗯,不错。”卢植说。

 

后来卢植病好以后,刘备就在他门下学习。因为病中之事,卢植对刘备印象比较深刻,也就较为上心。他总觉得自己理应将他视为“知卿心矣”的好学生,然而刘备却不怎么争气,实在难以符合这个称号。

那次刘备侍奉完老师服药,临去时,卢植嘱咐他买三礼之书,再开课要讲。第一日正式讲课,卢植一到堂上,最先看到的便是刘备这孩子一副闲适的样子踞坐在前排,见老师进来才赶紧改变姿势,正襟危坐,双手放在膝上。

卢植心想,这种硬拗造型的行为很容易理解,毕竟年纪还小,当着自己的面能坚持摆出尊敬态度,也就够了。

这天卢植将《礼记》从头讲起,即是《曲礼》篇,这是长篇大论的叙说礼节,与长者同行如何如何,父母有疾如何如何,为君主使又如何如何。眼光瞥过学生之间,只见刘备将书简摊开在面前,手中的笔悬在半空,坐的姿态略现松懈,大睁着眼睛望着自己,像是在听又像是没在听的样子。

“侍坐于君子,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

卢植念完这句,便问刘备:“何谓君子?”

刘备一怔,急忙耸背直腰,跪坐起来。他不知如何应答才好,求助地游目瞧向周围。旁边的师兄公孙瓒悄悄伸出拇指向下一比划,示意他看书。

这点小动作自然逃不过卢植的眼睛,但他视若无睹,只是等着刘备答话。刘备把书简往后翻了一卷,清了清嗓子,照着上面一字字念道:“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卢植略微颔首,放过了他。

这个学生不是用功的那类人。若不是这孩子的母亲还算有几分见识,叫他出外求学,恐怕他也根本想不到来这儿读经籍吧。

卢植暗自摇了摇头,讲解完这条礼节,举出“秦昭王召范雎”之旧例来。霎眼之间,只见刘备登时坐直了不少。卢植心下好笑,说起昭王先后三次跪坐起来,向范雎请教问题之事。刘备不觉抿起嘴唇,微笑着垂下眼去,将笔在手指间转了一圈。

听完故事,这学生做起笔记来。卢植将眼光向他投去,只见他落笔写字之时,双眼亮晶晶的,嘴角含笑;好像那两个已死了四百多年的人日益亲近,是给了他多大的好处似的。

不喜欢记问之学,只对故事感兴趣,也属正常。卢植心想。要说刘备完全无心向学,似乎又失之偏颇。难道少年人不就是这样的吗?

 

又上了几天课,卢植挑着讲了一些《王制》篇和《文王世子》篇的内容,又将《仪礼》和《周礼》也拿了过来,择要一提。这日讲到“曾子寝疾”的典故,这说的是曾子病重,发现身下的竹席是大夫之席,坚持换掉席子,最终坦荡地去世的事。

念到自己很喜欢的这句“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卢植不禁摇头晃脑,得意非凡。一转身间,忽见刘备正一手支在颐旁,直直地望着自己,脸上不赞同的神色能装满一个脸盆。

“你有什么要说的吗?”卢植走过去,用书简在他面前晃了晃。

刘备没想到卢植会突然来问他,略微显出窘迫的样子,随即想了一想,说道:“老师,曾子是君子吗?”

卢植肃然道:“这个自然。”

“孔子云:君子礼以饰情,”刘备翻出一卷书简打开,指着上面的文字念道,“三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请问老师,这话对吗?”

“是啊。”卢植答应着,心下已经有几分料到刘备想说什么了,不由得头皮一阵发紧。

刘备静了一会儿,似是斟酌着措辞。最后,他犹疑着开口,露出诚恳神色,声音甚是温和:“那么,君子礼以饰情,沉疴难医而易席,不亦虚乎?”

卢植皱眉沉吟。旁边忽然有人取笑道:“你家以织席贩履为业,倒是对这些竹席啊、鞋子啊的小事格外上心!”

学堂中哄笑起来。刘备脸上闪过一阵阴云,右手倏然握紧,左掌按在了桌案上,好像他立刻就要站起身来,去痛揍取笑他的那人一般。

可是他的动作停住了。卢植将视线下移,看到刘备低下头去,松开了手掌,放回膝上,重新端正跪坐的姿态,就如没听到那句话似的。

卢植暗自深深地叹了口气,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缓声解释刘备的提问:“君子礼以饰情,这不错。君子行礼,应使外内如一,借助外物以饰内心之情。曾子易席,正是为了内外如一,对得起心中尊敬士大夫之情意。他慎行善终,真乃一代贤人。”

卢植随手拣起刘备案上另外一卷书简,在他面前摊开,又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也正是这个道理。”

说完,卢植斜眼看向刘备,见他虽然神气尚未完全信服,但已经俯身下去,写起了笔记,看来是接受了这个答案。于是大家皆大欢喜,继续授课。但卢植总觉得胸口梗着一股不怎么顺畅的气,像是自己输了什么一样。

所以说,不喜欢记问之学,对故事和论道感兴趣,这十分正常。难道自己年轻时,不是也这样吗?

——卢植所虑的只是这少年幼年失学,顽劣成性,只怕不易教化。

 

有一度,刘备曾问公孙瓒:“为什么我觉得老师不太喜欢我?”

公孙瓒一拍大腿,痛心疾首地道:“咱们老师精研《尚书》和三礼,可是每次他讲到他得意的《周礼》时,你就坚持不住地睡着了,偏生你还总坐在前排,叫他把你的睡相看得特别清楚,你说他能喜欢你么?”

刘备恍然大悟,悔不当初。

此时已然忽忽过了数月,卢植看看一本《礼记》就快结束了,心想今天不如拖个堂,全部讲完了事。这天刘备一反常态,在卢植说起典故时反而犯起困来,身子摇啊摇啊,不一会儿就趴在了桌上。卢植点起他名,叫他答了两次问题,刘备睁开眼睛朦胧地瞧着老师,随口回答了,然后就又倒了下去,始终没能从睡意中逃出来。

会背书了不起啊?卢植总觉得十分窝火。

要说刘备并非对老师无礼之人,唯独这天实在是困得不行。他性情爽朗,能说能笑,会吃会打,在涿县这一带的孩子之间素来有几分人气,有这么几十个少年乐意和他玩,其中就包括一个十二三岁名叫张飞的少年。刘备每天上午在卢植府上念书,下午贩履织席,傍晚和母亲一起做饭,晚饭过后,常常出去和伙伴们交游。

所谓交游,多数时候是在某处地方吃喝谈笑;有时也说起附近哪一个孩子不曾和他们来往,于是大家一同步行过去,拍门呼叫,喊他出来玩耍。酉牌时分回到家里,帮衬家事,背书给母亲听,大抵如此。

总的来说,刘备的生活还是十分有规律的,但这回却有些微的扰乱。

我们先将时间倒回卢植打算拖堂、刘备倦怠不止这日的前一日的黄昏。刘夫人和刘备晚饭还没吃完,张飞忽然从外面进来,大叫大嚷,说道:“兄长,咱们大营的粮草辎重被窃取了!”

所谓大营,指的是张飞家的园子;粮草辎重,则是园中桃树上结出来的桃子。刘备放下筷子,问道:“是什么人下的手?”

“不认识。”张飞拧着眉头,满脸煞气,“他们有七八个人,竟然还向我挑衅,叫我想要回粮草的话就去燕溪村口。兄长,你做个决断,咱们怎么办。”

刘备匆忙擦了擦嘴,站起身来,道:“妈,我去跟他们讲讲道理,一会儿回来。”

刘夫人淡淡地说:“太上贵德,你下手轻点。”

“哦!”刘备答应了,和张飞并肩出门。他们聚集了附近的十几个朋友,往燕溪村跑去,远远地就瞧见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坐在地上,每人面前摆着一堆粉嘟嘟的桃子。张飞不禁脸色一沉,重重地哼了一声。刘备挥手示意,大家一齐包抄上去。

那群少年吃了一惊,都跳起身来,他们也没想到对方这么快就组好团追过来了,个个脸色凝重。他们本以为张飞乃是富家子弟,年纪又小,就算再能打架,也扛不住己方众人齐上,不料他能约到这么多帮手。其中一人指着张飞喝道:“好啊,你来得倒快!”

刘备一挥手,大家正要上前,只听一名身穿青衣的少年大叫:“我们只让你一人来,你却以多欺少,太不像话了!”

“你们想几个人围攻我一个,就不算不像话?”张飞双眉一竖,骂道。

“你哪只眼睛看出来我们想几个人围殴你了?要打趴下你,还用得着几个人么?”

那青衣少年一口咬定,非得单打独斗。张飞不耐烦听他罗嗦,袖子一挽,就要冲上去动手,刘备拉住了他,朗声道:“就先让你一步,我们双方各出五人,胜得三场为赢。你们若输了,就把桃子还给我们;你们若赢了……哼,到时候再说!”

他说着扬眉一笑,人家被他笑得浑身发冷。四场打下来,两胜两负,对方最后出阵的是那青衣少年,张飞一皱眉道:“兄长,你去随意收拾收拾他吧。”

他们只道这少年口头锐利,手上功夫必然不怎么厉害,不想却是失算了。刘备和这少年一搭上手,顿时发觉此人手脚灵活,不在自己之下,恐怕难以克制。只见他当胸一拳打来,刘备侧身避开,五指伸出,疾扣他肩头。那少年沉腰弯腿,屈肘击向刘备腰间。两人都心有顾虑,没把力道用实了,各自跳开半步,随后又出声呼叱,斗在一起。

大家都是有家有口的人,彼此之间颇有默契,知道脸上手上若是挂了彩,回家定要被骂,因此拳脚都只往胸腹、臂腿之类衣服能遮住的地方招呼。众少年睁大了眼睛看着,惊心动魄,咬牙嗟叹,就如在场下搏斗的是自己一样。

斗了近一个时辰,天色渐渐黑了,两人也都筋疲力尽,张飞和另一个孩子打个眼色,奔下场去,将双方拉开。那青衣少年累得站也站不稳了,心里仍然惦记着便宜,气喘吁吁地道:“既然不分胜负,不如将桃子平分了吧!”

“你想得美。”张飞说。

刘备扶着张飞的胳膊,勉强喘匀了气,说道:“明日午时,再来打过,你们敢吗?”

那帮少年怎肯服输,当即约好,将桃子用布包兜了,挂在村口的树上,以示决不下手。两伙人分别回家。因为这件事,刘备疲累不堪,回到家里,装作若无其事地洗了澡,帮母亲做完家务,时间已经很晚了。第二天睡眠不足,这才困倦失态。

 

当然他们孩子气玩闹这些事,卢植是不知道的。转了两圈,讲完了“卫献公出奔反于卫”的故事,见刘备还是昏昏欲睡,就说:“我把前两天大家写的文章发下来吧。”

刘备打了个激灵,顿时清醒了。

“这次的文章比上次进步了些……”卢植一边分发一边说,“题目是‘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有的同学完全没说清楚这句话里,‘本’和‘文’指的是什么。书上写得清楚: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书上也说:升降上下,周旋裼袭,礼之文也。我希望你们能多加阐述,礼仪之中,忠信义理是如何体现的……”

刘备心想,这说的不是我吧?拿到文章,展开一看,一如既往地满篇写着小字批语,字体清瘦秀丽,没有一句是好话。匆匆扫了几眼,抬起头来,缓缓地叹了一口长气。

公孙瓒闻声转过头来,师兄弟对上了视线。他拍了拍刘备的肩膀,道:“不要紧吧?看你脸色像遭了暴风雨的丝瓜似的。”

评述完文章,卢植叫学生们休息半个时辰,然后回来继续听书。众学生不免窃窃私语,老师这么光明正大地拖堂,今天还能不能回家了?但摄于卢植平素的威严,谁也不敢说什么,都乖乖地自去解决个人问题。

刘备搁下笔,心情低落,思忖着不能去打架了;刚看完文章的评语,又有种深深的无脸见人之感,虽说除了他自己之外,也没人瞧见老师写了些什么。他站起身来,准备去喝杯水,正在整理书简的卢植忽然向这边扬了扬下巴,说:“下午讲《大传》,好好听着。”

“是。”刘备微微一怔,欠身说。他到了院子里,正抱着杯子猛喝,忽然张飞带着小伙伴们从外面进来,问道:“兄长,怎么,还没下课吗?”

“老师要拖堂。”刘备说。

伙伴们纷纷不以为然。就在这时,院外忽有吵闹之声,张飞连忙跑出去看,回来报告说:“敌军携着大批粮草辎重,来袭击这座城池啦!”

这是有多大仇恨?刘备十分不解。正疑惑间,昨日那青衣少年跳进门来,叫道:“刘备,我们接着打!”

刘备点头道:“好!不过这里是学堂,不可无礼,我们到外面打。”

“这个自然。”那少年说。刘备走到门外,见对方众人果然将桃子带来了,每人拎着一个布包,看样子颇为沉重。刘备略微向周围扫视一眼,心中已有了计较,忽然说:“这次你若赢了,桃子就给你们;你若输了,不但桃子还来,而且你们所有人今天下午都得陪我上课。”

“真有自信啊!”对方好几名少年都说。

那青衣少年听到“桃子都给你们”,眼睛都发光了,斜睨着张飞道:“你说的话,不知算不算数?”

张飞伸出手来,和刘备一握,道:“我兄长说话,当然算数!”众伙伴齐声应和。

刘备一笑,纵身上前,又和那少年交上了手。斗了一阵,刘备将脚步渐渐移向墙根处堆着的柴垛。他二人都是身形灵动,扑击闪避之间纵跃甚多,也无人疑心。

那青衣少年眼看刘备身后就是巨大的柴垛,叫道:“哈!你逃不了的。”合身扑上。哪知刘备好似早有准备一般,掉头便向柴垛后跑去。青衣少年扑了个空,急忙追在后面,无奈柴垛挡了他的视线,还未看清敌人在哪儿,便觉得脚踝一痛,身不由己地向前俯跌。双手按上柔软的草地,同时后颈一紧,已给刘备横臂制住。只听他清亮的嗓音在头顶上方喝道:“服了吧?”

“服了。”青衣少年忙说。

刘备松了手,让他站起身来。那青衣少年一脸一身都是灰土,掸掸衣服,笑骂道:“你这瘦皮猴好生狡猾!”刘备向他望了一眼,嘿的一声。众人一瞧,他比刘备还瘦小,竟然口出此言,不由得相顾失笑。

这帮少年不愿食言,当即拥进卢植家院子里,准备陪刘备上课。刘备赢了一架,也不禁笑吟吟的,打了水叫那青衣少年简雍洗了脸。张飞拉着他道:“兄长,我们也不走了。”

“你怕他们联起手来把我打趴下呀?”刘备笑道。

张飞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径自瞧准了刘备的座位,往旁边一戳,就不动了。下午卢植来了以后,忍不住睁着他近视的眼睛,仔细瞧了半天,心想似乎比上午还多了不少人,难道是我的错觉?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有从轻而重。”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晋献公之丧,公子重耳辞于秦使,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穆公称之曰‘仁’。”

晚些时候,讲完了《礼记》全书,不但卢植师生深有感触,连第一次来的张飞等人竟然也都正坐静听。下了课,众人正要收拾东西回家,简雍一直沉默地呆在一旁,此时忽然三步并作两步抢上前去,向卢植问道:“先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先者五,一曰治亲’,这话对吗?”

卢植看了他一眼,又瞧了刘备一眼,心想你从哪儿带来这么多熊孩子?答道:“不错,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孟子有云:‘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葬母,棺木若以美然,曰:‘吾闻之也,君子不以天下俭其亲。’”

简雍默默地点了点头,卢植又道:“至于士人,则不止于是。孟子也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之前我们在课上也讲过了,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唯圣人为知礼之不可以已也。”

简雍突然问道:“先生,倘若人家偏偏不肯亲其亲,子其子,长其长,幼其幼,也不肯亲他人之亲,子他人之子,那便如何?”

卢植一愣。简雍接着又道:“那天下岂非永无太平的一日了?”

“这个,正因如此,礼义乃是人之大端,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卢植微微皱着眉说。他认真端详了简雍半天,问道:“这位同学,你作业写了吗?下次的文章里,你把你的想法详细论述一番,然后我们再讨论。”

一听要写文章,简雍登时缩了回去,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桃子,捧到卢植面前,笑嘻嘻地说:“先生,别生气,吃个桃子吧。”

闹得卢植一头雾水。

 

《礼记》讲完之后,卢植放了学生们几天假,打算再开学教他们《尚书》。这一日正在堂上备课,忽见刘备腰挂箭囊,手持雕弓,兴冲冲地奔了进来,张口便问:“老师,‘射者,所以观盛德也’,这话对吗?”

听到“这话对吗”这四个字,卢植只觉得一阵头疼,点点头道:“啊。”

“太好了,请老师教我射箭!”

刘备立刻将弓箭递了过来,兴奋得双颊泛红,两眼闪闪发亮。

卢植很想说:你老师我教你读书,不是叫你用来坑我的!

……但他只是从刘备手里接过了弓箭,将张弓发箭之术教了给他。

刘备练习了半天,终于练会了正确的动作,能把箭开出五十步远了。卢植坐在廊下瞧着,感觉自己的头疼一点都没有缓解。看着刘备捡回箭支,他把这学生叫了过来,问了一声:“你这弓箭哪儿来的?”

“别人借我玩的。”刘备立即说。

卢植点了点头,正色嘱咐了一句:“练箭的时候找宽敞的地方。要是伤着了什么人,你看我饶不饶你?”

“学生不敢!”刘备肃然道。他随手拨了拨弓弦,带着无限景仰地说:“郡里都说老师才兼文武,果然名不虚言!”

卢植嗤的一声笑了出来。

刘备又道:“老师,养国以道,教之六艺,谓之礼、乐、射、御、书、数。您只教了我们‘礼’,还有很多可以教的嘛。”

卢植转过了脸,没理睬他。

“老师的声音这么好听,要是教我们音乐,那才好呢。您教过的,说是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行了行了,知道你会背书了!”卢植把刘备往外轰。

 

刘备出了卢植家,回头就将射箭之法教给了一众小伙伴。这群孩子年少气盛,哪懂得收敛克制的道理,个个拉弓拉得膀子都抬不起来。第二天见到刘备时,看他一条右臂软软地垂在身侧,像被绑着似的,卢植一时没忍住,哈哈大笑。

再开课这天,讲完了书,学生们只道可以解散了,不料卢植忽然叫侍从搬出琴和瑟来,以《鹿鸣》这首曲子为范例,教了他们抚琴鼓瑟之法。刘备双眼发亮,举高双手虚作按弦之势,嘴里跟着哼唱。教完下课,学生们陆陆续续散去了,卢植向刘备说:“怎么样?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你有什么感想?”

刘备望了卢植一眼,忽然扑哧一笑,道:“老师,其实上次我说什么请您试试教我们音乐……那是开玩笑的。您对学生的诉求这么关心,实在让人大喜过望。”

他背起书箱,轻快地跳到阶前,挥了挥手示意告别:“我有嘉宾,德音孔昭——今天学到了一首好歌,都要多谢老师。”

卢植慢慢踱到阶前,见刘备已经跑远了,心想这熊孩子又坑我。

刘备沿着田间小道走回自己家,想起方才卢植的表情,不由得腹中暗笑,脚下连蹦带跳。走了一阵,简雍从道旁迎了上来,和他并肩而行。简雍望了他两眼,道:“看你脸红得像一朵盛开的奇葩,有什么好事吗?”

 

不出卢植意外,刘备转眼就将这首《鹿鸣》教会了所有的朋友。即便这早在预料之中,但当卢植某一天外出,听见一群在田垄上漫步的少年高唱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时,他还是顿时兴起了一种恨不得立即抄起书简和刘备同归于尽的情怀。

才兼文武、贤名素著的好老师当然不能真的这么做,所以他只是点评刘备的文章时忍不住加了一句“出去别告诉人家我认识你”。刘备莫名其妙,未能领悟真意,只自然而然地把它理解为自己的文章写得太差了,让老师不忍卒视。

因此,当两个中山客商听到田间飘荡着《大雅》的歌声,因而询问众少年,跟着顺藤摸瓜找到刘备,问他这首歌是谁教的之时,刘备脑海中已经没了“出去别告诉人家我认识你”这句叮咛的丝毫踪影,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是前九江太守、本郡卢子干先生。

刘备本以为,这两个商人接下来会去拜访卢植,谋划出一番大作为,也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不料他们俩只是对视一眼,显得颇为惊异,随后也不问卢植的住址,只是约他次日再来会面。刘备十分纳闷,回去以后,与小伙伴们讨论了一刻钟之久,也没弄明白这俩人要干嘛。揣摩别人心思这种复杂工作颇为耗费心力,一个不留神,大家就扯到“饿了,今晚想吃鱼”“我好穷啊,穷死了”“你别唱歌我们还是朋友”之类的话题上去了,谁也没再提这件事。

第二天,刘备如约前往,众少年事先得了嘱咐,都不走近前去,只远远地等候着。不一阵子,一辆马车驶来,那两个中山客商果然准时到了。简雍抱起双臂,侧头观察,只见他们三人谈了一会儿,刘备脸上略现讶色,皱眉思索了一阵子,随后抿起嘴唇,眼睛微微闪出亮光,又说了几句话。

然后三人行礼告别,那两个商人乘上马车离开了。刘备向这边走了过来,张飞问道:“兄长,那二人说什么?”

“他们问我,倘若送我一件礼物,我想要什么。”刘备说。

“他们为什么这么问?”简雍眉眼一沉,“那你想要什么啦?”

刘备笑了笑,道:“我说我想要大家每人一柄剑,练习武艺。他们说会给我的。”

张飞一听,虽然不明白他们在搞什么,但觉得似乎是件大好事,不禁喜上眉梢。简雍的表情也不由得开朗多了。两名客商言而有信,很快就办好了这件事,刘备和小伙伴们从此每日的“交游”时间都在一起舞刀弄剑,渐渐地,从一群闲散少年变成了一群危险的闲散少年。

 

卢植始终都不知道这些变故,当然也更不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这日他到堂上讲课,发觉前排少了刘备熟悉的身影。虽然这样的事态不同寻常,但卢植也没怎么在意,心想谁还不突然生个病么?

讲完了这天的课程,卢植收拾着书卷,随口向公孙瓒问道:“刘备今天怎么没来?”

公孙瓒怔了一下,忽然如梦初醒:“哎呀,差点忘了。刘备他叫我捎封信给老师,说他不能来上课实在是对不起。”

他从书箱中翻了半天,取出一篇木简来,交给了卢植。卢植一看,头痛之感油然而生。只见上面说道,我明白逃课不对,但我还是得逃,因为收了一些客商的好处,替他们做保镖的去了,老师你别怪我!竟然还骈四俪六地写得颇为好听:

“因得厚赐,辄感慈惠之重;深受恩睐,终应驱驰之约。前,彼与学生相见,谓今日将有事于冀州,然道中近多匪徒,恐有变故。遂许之以同行。

“或劝称疾,以欺师尊。惟学生闻之: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自虑逃学他往,已谓失礼;岂能虚言脱罪,更为不敬?遂夜执笔,交托于伯珪师兄,以闻于师。不胜歉疚,愧意殊甚,敬颂祺安。”

看罢,卢植猛地把木简向桌上摔去。

这不但是逃课,还是一场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逃课。

 

此时刘备正和伙伴们一起,陪着客商押着一大群马匹向南行去。他也知此行或有危险,约齐了识得的朋友,偕同张飞等几个人家中的庄客,有近百人,他们全副武装——话虽如此,也就是大家都带着各自的枪矛刀剑,有条件的还拿上了弓箭,仅此而已。

少年们虽然大多已经见过涿郡外面的世界,但还是第一次像这样结伴同行。想到途中可能出现的骚乱,众人都有些激动。除了放出去的哨探,在中间护卫的也有不少人左奔右跑,安静不下来。

刘备却很安静,一路上只是紧紧地握着佩剑,沉默前行,既不突出,也不落后。张飞看出了兄长的心思,劝道:“大军已然出征,主帅就别犹豫不决了吧。”

刘备笑了笑,说道:“算算时辰,这会儿该是下课的时候。老师知道了我逃学,肯定正在那儿生气呢。”

“你写信道歉,他还生气?”张飞诧异地问。

 

喀喇一声大响,木简磕在了桌案边角,随即又弹跳起来,跌在地上。公孙瓒拾起来一瞧,系线都崩断了,木头表面也现出了裂纹。他从未见过卢植如此发火,不敢露出讶色,将木简搁在一旁,谨慎地劝道:“老师,您别跟那孩子一般见识。——他写了些什么?”

 

“道歉没什么用,不管怎么说,我这也算是故意逃学。”

 

卢植只觉得心里一股火苗直往上蹿,烧得整个人口干舌燥。

刘备这人虽说不爱用功,杂念太多,不时还会当堂昏睡过去,但出勤率异常地高,又很懂事,课下和自己较为亲近;要说卢植不喜欢他,也并非是这样的。毕竟,卢植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个老师,怎么会因为一个人作业做得差就讨厌他呢?

他本以为这学生态度端正,偶尔生点小病,或者家中突然有了急事,因而旷课,也是可以谅解的。不料卢植替刘备想的这些理由全没用上,他就是单纯的故意逃学。就算找出一大堆好听的言辞和借口,也是故意逃学。

 

“那你还写信作甚?不如说谎了。”

 

卢植最气恨的是,刘备信中所言都是真实的。

他没必要说这么拙劣的谎。他刘备的确被他人利用,逃课去赚取好处了。

也就是说,比起乖乖来听卢植讲《尚书》,他觉得替一班商人卖命,冒着危险护送他们前往冀州这边比较重要。

这简直是顶风作案,藐视学堂纪律。这简直是利令智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简直是——

 

“我也在想。虽然我是一片真心诚意,没有欺骗老师,但结果老师反而要生气。这么做到底对吗?真是有些想不通。”

 

“还当治之。”

卢植冷冷地扔下这句话,书卷也不管了,径直回内院去休息。

公孙瓒耸了耸肩。这四个字解释起来,无异于“看我不往死里抽他”,他觉得这次师弟可要惨了。捡起断裂的木简,大略扫了一眼上面的内容,公孙瓒叹了口气,心想:“你说你瞎说什么实话呢?”

 

未时前后,一队人行到高阳附近,在道旁停下来吃饭。就在这时,做前哨的简雍飞马赶回,叫道:“有山贼,各位准备迎敌!”

众少年早已习练有素,立即拔剑上马,摆开阵势,将客商和马匹护在中间。遥望烟尘扬起,一彪人马涌了过来。粗略一数,对方有百余人,刘备手心微微出汗。为首之人身披战袍,手提长枪,喝道:“留下马匹,放你过去!”

张飞笑道:“你留下马匹,我放你过去!”

刘备低声道:“先制住那头领,别人就好对付了。”张飞点一点头,拍马迎上,举矛直搠过去。那为首的冷笑一声,退回山贼之间,前队的贼众拥了过来,挥刀向张飞胯下的马身上砍去。张飞一时缚手缚脚,与那贼首的距离登时远了。刘备暗叫不好,一声号令,引众交战。

他挥剑御敌,急着将张飞被围之势中解救出来,不留神冲在了前面。为首那敌人一枪刺来,刘备急忙跳开,挺剑挡架,左首立即一剑递了上来,将敌人逼开两步,又交在刘备手里。刘备下意识握住,伸开双剑纵跃旋身,两道雪亮白光闪出,放倒一片。侧目望去,瞧见简雍只握着个剑鞘,立在自己背后几步开外。

“看什么?还不快杀!”简雍不耐烦地说,随手挥起剑鞘斜劈,又做翻一人。

众人皆知,在少年们中间,以张飞武艺最为精熟,与余人相比,战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几人合力杀敌,消灭了围困张飞的贼众。那贼首按捺不住,策马迫近,刘备一看敌高我矮,枪长剑短,于是当机立断,转身就跑。

张飞大喝一声,白净的脸上满布煞气,从旁杀到,将贼首刺于马下。少年们齐声欢叫,众山贼没了首领,顿时惊慌失措,溃不成军,只能亡命逃窜。

 

次日早晨,卢植把《尚书》放在桌案上,以冰冷的目光向学堂扫视了一圈。前排的学生都不禁缩了缩脖子,感觉老师今天似乎戾气格外地重。

卢植没有发现刘备的踪影,把脸上的冷意收了起来。这属正常,算算那群人要到信都,怎么也得是昨日黄昏时分;在那儿住一夜,今早返回涿县,又花掉一天,就是说今天的课刘备也要缺席了。

就在这样想的时候,一人从门外奔了进来,尴尬地笑了笑,坐在后排的案旁。卢植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正是他打算往死里抽的那学生。手中书简卷成了一卷,举得尽可能的高,正要砸下去,忽然看见刘备满脸的倦容,眼睛微微失神,幽深的瞳孔仰视着自己,毫无躲避之意。

不知怎么的,卢植这一下就没砸。他把书简扔到刘备桌上,说道:“好好听课。”

对于一个无故旷课的学生,这样的话语仿佛有些过于柔和了。

卢植自己也觉得下不来台,咳嗽几声,转身走回前面。但刘备显然是困倦得要命,已然听不出来这点分别——或许他根本连卢植的话都没听到。刘备把书简翻开,平铺在案上,然后直接双手交叠,趴在那一行行墨字上睡着了。

讲完了课,卢植走到还昏昏沉沉的刘备跟前,准备把自己的书拿了回来。刘备察觉到老师过来了,浑身一个激灵,连忙挥去睡意,站起身来。卢植问道:“你一夜没睡?跑回来的?”

“嗯,是。”刘备嗓音模糊地应了一声。

“一来一回,竟然平安无事?”

刘备猛烈地哽了一下,差点被这句话呛死,低下头说道:“没出人命,伤了四十二个。我没受伤。”

“你这是找死知道吗?”卢植一时没忍住,举起巴掌“啪”的一声,拍在他头上。“受伤的人要不要紧?”

“大家都……伤得不重。” 

卢植闻言松了口气,又奇怪于刘备话声里的那点哭腔。“算你运气好。要是他们家长追究起来,我看你怎么办?”

“学生知错了。”刘备的脑袋垂得更低了。

卢植想起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怀疑刘备正在这儿等着他。但又明知这学生没读过左传。视线向上移去,眼前这个髻子梳得略显松散,支棱着不少杂乱的散发,好像用久了的木栓一样。卢植心中忽然泛起一阵恶意。

“既然错了,那就受罚。”

嗯,受罚。刘备慢慢缩起手,扶在案边,在心里做好了抄一千遍书的准备。不料卢植却伸手拉住了他手臂,没让他跪坐下去,说道:“现在不罚你。你晚上酉时再到我家来,那时候再罚你。”

刘备意外地抬头看了一眼老师。卢植的表情波澜不惊,看不出什么心思,刘备迷惑地问:“老师……?”

卢植松开五指,在他臂弯处一拍,又说了一次:“酉时过来。”

陈述的语气已经完全变成了喝令的语气。刘备感到拍在自己臂上的手仿佛一只千钧大锤,为了免于当场伤残,只得点了点头。

卢植眯起眼来笑了。

 

当天晚些时候,夕日已然落下,烈红的余晖慢慢烧尽,留下灰烬一般的暮色,乌沉沉地笼罩在涿县上空。有个小小的黑影踩着田垄一步一步地走着。薄底的鞋子踏在泥土上,即使是些微的凹凸不平也能传到脚心。刘备回头望去,自家那一片民房的形影渐渐消溶在夜色里,看不清楚了。

这情景依稀和昨日离家的所见有些相像。那时天还未亮,田间弥漫着轻纱般的白雾,空气味道好闻得像一杯新斟的井水。然而心情却截然迥异——当时自己因为逃课而忐忑不安,但却坚信着这是不得不做的事,而满怀莫名的自信——原来他从一开始,就是这么愚昧。刘备蓦然握起双拳,不再回头地向卢植家直行。

不管老师怎样罚他,都是他自作自受。

“你把这屋木头,给我削成木片,做成名刺。”

真个听到卢植的处罚方式,刘备还是吃了一惊。平素空阔的后堂此时堆满了木材,深褐色的圆木看上去干燥粗糙,比起写字刻画用的嘉木,倒更像之前摆在外面的柴火。刘备困惑地歪了歪头,指着脚边一条圆木,问道:“老师,这个木头颜色又深,也不像软质,如何能做名刺?就算做得出来,品相如此之差,又……有什么用呢?”

“罚你用。”卢植板着面孔把砍刀递给他。

刘备接在手里,抬眼瞄瞄老师。卢植忽然有一种不吉的想象,寻思着这学生是不是在心里比画,觉得他老师这张脸比那些木头更适合下刀?

——下刀,削去他面上严肃冷漠的表情,然后隐藏在那后面的一点关切和好奇心,就无所遁形。

卢植转身离开。出后堂之前,背后传来木材被斩开的碎裂声,听起来颇有几分凄厉。

刘备一刀劈进圆木中身,察觉出一如所料,这木头材质低劣,又硬又脆。不管下刀再轻,它也很容易碎成小段,只怕很难削成名刺所用那种一尺长的细木片。他望向内院的方向,心头压抑,眼前骤然一阵发黑。

静了半晌,他提起刀来,盯着锋刃看了看,带着些怨气地想道:“倒是给我把手锯啊!”

刘备这些想法,卢植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回到自家院里,一边吃点心一边备课,然后心满意足地钻进被窝。

再睁眼时听到更鼓,一声声像小石子落进了静谧无波的子夜里。他披衣起床,到外面一瞧,刘备还在那儿和木材搏斗,满地大大小小的都是碎片,整齐地排在一旁的成品怎么数也不会超过十个。

“很难吧?”他说。

刘备手一颤,劲力松了,砍刀卡在木质中间,没劈下去。他放了手,向卢植抬起五指张开,道:“老师,我手都快断了。”

卢植见他整条小臂连带每个指头都在发抖,略觉歉疚,问道:“要不要喝甜粥?”

刘备站直了身体,没有理会甜粥的问题,左手向堂中一摆,神色凝重:“老师,您用这一屋子木头来罚我的意图,我已经明白了……”

是吗!卢植大感欣慰。

刘备语声顿了顿,眉头皱得更深,接下去说道:“可是您真的就认为我是这样天资卑下,品格顽劣的人,所以不能成材吗?”

刘备紧紧咬着牙关,强忍住一丝泪意,执拗地盯着对面的老师。卢植叫他脸上的痛苦之色震惊了,急忙咳嗽了几声,矢口否认:“你不要多想。这只是单纯的对你逃学的惩罚而已。”

他避开刘备的眼光,走向那几根做好的名刺,验收成果。只听刘备轻轻地在身后说道:“如果我能回到两天之前的这个时候……”

卢植扭头望去。身形单薄的布衣少年低着头,双肩微颤,说不清是什么眼神。

“如果那样,我绝对不会再逃学。”

 

后来回忆起来,卢植恨不能抽打当时的自己,怒喝一声:“都这样了,还不问‘发生了什么事?’你脑子里是进鱼了吗?”刘备那副心灰意冷的样子,明显不是为了逃学受罚,明显就是这次出门遇到了什么怪事,最终竟至觉得悔不当初的地步。

只恨自己刚从床上爬起来,神志不清醒,什么都没有看明白,竟然走了过去,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既然知错,你可以回去了。”

刘备抬起头来,对上卢植的视线,忽然微笑起来,摇头道:“不,老师,我要再试试。”

卢植一愣。刘备转身走开,拾起掉在地上的木材,拔出砍刀,又削了下去。卢植摇了摇头,虽然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但是好像跟自己没关系的样子,于是回屋继续去睡。

刘备又折腾了许久,浑身冒汗,手脚发软,忽然听到堂外传来微响,像是什么东西掉在地面上的声音。他走出后堂一看,不远处的梨树下,一团黑影在地上滚动。那黑影抬头瞧见他,爬起身来,飞奔过来。

“兄长!”

刘备不自禁地伸手扶住额头,问道:“你怎么来了?”

张飞道:“大军班师,找不见你。刘夫人的情报是你孤军深入到这里来了,简雍说你极有可能被俘虏了,叫我前来劫营。”

刘备笑道:“别担心,老师已经说我可以走了,不过我还是想再呆一会儿。你来看,这种木头如何做成名刺?做成一枚就好,我们就一起回去。”

“好,我来援护你。”张飞捋起袖子,拎起砍刀,对准刘备交给他的半截木头,一刀下去,只听“咔嚓”一声,木屑四下乱飞,登时碎得不成木形了。

刘备哈哈大笑,转过脸去,说道:“手比脚还笨。”

 

清晨,卢植叫一位意料之外的访客吵醒了。他揉揉眼睛,穿衣洗漱,把人从后门接了进来,仔细瞧了瞧天色,问道:“你这么早来找我有什么事?还不到上学的时间啊!”

公孙瓒严肃地说:“老师,你原谅了刘备吧!”

卢植想了一阵才想起来昨晚的事,刘备没准儿还在自家屠杀木材,没有回家。这个死心眼子!他摇了摇头,拉着公孙瓒往后堂走去,边走边说:“我早就说让他回去了,这家伙自己不肯走。你来得正好,他要是还不走,你给我——”

说话间两人已到了后堂,一看里面的景象,卢植的话声顿时停住了。里面除了有刘备和一屋子碎木,还有一个似曾相识的少年,搂着刘备的腰,两人背靠着墙并肩坐在地上,一副很亲密的样子。见有人来了,两人连忙站起身走过来。卢植将目光下移,盯着张飞仍搂在刘备腰上的手。张飞留意到了他的眼神,解释道:“兄长闪着腰了,不这样站不住。”

“你们一晚上做了些什么?”公孙瓒惊恐地问。

刘备白了他一眼,举高左手,向卢植道:“老师,这个给你。”

他手中是一条做好的名刺,红褐色的木质表面磨得平整,尚新的墨字写着“涿郡卢植再拜,问起居,字子干”。是刘备那熟悉的字体,笔触圆润,最末一笔总是长长的,只比平时略有些歪斜,想来是砍了一夜木头,字都写不好了。卢植笑了笑,接过来,道:“真难为你了。”

他转向张飞,冷下脸来道:“你是怎么进我家的?”

刘备生怕张飞说出“奇袭”“劫寨”之类的术语来,连忙抢着说:“他翻墙进来的。因为我一夜没回家,母亲担心了,叫他过来看看。”

“那就能翻我家的墙了?难道我这一家全都是死人么?”卢植皱着眉道。

张飞一指地下,道:“都是木头。”

公孙瓒忍俊不禁。卢植瞪了他一眼,又对张飞道:“说话客气点,不然我请你家长过来和我谈谈,叫你三个月不许出家门一步,你看如何?”

张飞惊得手一松,失去支撑的刘备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卢植脚边。

 

后来卢植叫张飞扶着刘备回家休息去了,这两三天落下的课也只好改日再补。刘备酣睡一上午,起来吃午饭时,放学路过的公孙瓒敲门进来,说道:“老师让你写一篇文章。”

“什么?我不是已经受罚了么?”刘备筷子上的饭团又掉回了碗里。

公孙瓒同情地看着他:“老师说,昨晚的事是因为你逃学而罚你,写文章则是因为你出了远门,要你写所见所想。”

刘备怔怔地出神。刘夫人挟起几条炒青菜,放进他碗中。刘备忽然放下筷子,道:“师兄,借我书。”

公孙瓒诧异地问:“你要什么书?”

“所有的书!”刘备说,“孟子,春秋,六韬,汉书,凡是老师可能教的书,都借给我用一用……”

你一定很想问我究竟见到了什么。我偏不告诉你。他心想。

于是卢植收到一篇竹简,其中满是这样的句子:

“掘壑附丘,舍本治末。涓涓不塞,于是江河;荧荧不救,炎炎奈何;两叶不去,将用斧柯。

“轻而不整,贪而无亲;胜不相让,败不相救。先者见获务进,进而遇覆速奔,后者不救,则无继矣。

“不仁者可与言哉?天火加身,乃安居于危祸;沧浪倒悬,竟求利于乱亡。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虽然只是一篇各种课文剪碎了粘在一起的拼贴画,但细看起来,也不难瞧出作者意气沉沮。卢植琢磨,这家伙到底是怎么了?随手拿起笔来,开始逐字逐句地写批语。

写着写着,卢植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起身去倒了杯凉水,心道:好小子,这哪是写文章,简直是存心为难读者。把古往今来所有的难题都摆在你老师面前,你有种!

最后一段扯上了老庄,更是越跑越远,看得卢植都忘了开头在说些什么了:

“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六合之内,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议而不辩。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然则谁可论道?谁可述之于下士?

“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修礼陈义,讲学播乐。至于昧者,何以教化?趋于私情,笃于欲求,乃自纵心肆意,废礼妄行。然则吾不知何以辨于明昧,端于礼义。”

不惟老师看得心累;花了一个下午,半抄写半胡扯地诌完这篇文章之后,刘备自己都抑郁了。把书还给了公孙瓒,文章交到卢植手里,他又回到家里躺尸。过了不久,听到窗框上有剥啄之声,坐起身来,只见简雍趴在窗台上瞧着自己。

他受了点轻伤,一道长长的血痕从耳后一直拖到颈旁,鲜红刺眼,看起来凶险万状。简雍自己却毫不在意,仍然这样子在外面到处游荡,也不怕吓着别人。

“进来吗?”刘备打起精神问道。

简雍摇了摇手。两人默默对视了一会儿,简雍又说:“你别太在意。反正我们又没做错什么。”

他像是沉思着什么,眉梢慢慢低垂下来,还残存着几分稚气的脸庞显得格外冷静超脱。

“这个世上,有些事情,本来就是没有办法的。”

 

当晚刘备失眠了,翻来覆去直到深夜才睡着。次日起得太晚,匆匆赶到学堂,刚好卢植也才拎着书箱过来上课,刘备就坐在了后排。两个人的四只黑眼圈隔着数排座位的空间交相辉映,心里都在笑话对方,全然不知自己是个什么形象。

到了休息的时间,卢植想起刘备那篇文章来,在书箱里寻找,准备发还给他。忽然门外脚步声响,随后从人冲了进来,报说南夷叛乱,卢植被敕封为九江太守,诏命已在路上,不日便到。一众学生不禁哗然,惊讶者有之,叹息者有之,欣喜者亦有之。

而他一个失手,书箱从桌案上跌了下去,落在地上,发出巨响。卢植茫然失神,慢慢坐倒在身后的垫子上。报信的从人、谈论的学生,周围的一切好像都离他很远,他眼睛只是牢牢地盯着那翻倒的书箱。

不知过了多久,一双穿着很薄的草鞋的脚走了过来。那人弯下身去,伸手将书箱捧了起来,放回桌上,又拾起几卷散落的书简,小心地展开,检视是否有损坏。随后,那人凑近了些。一双秀气而温和,可惜带了两个黑眼圈的眼睛平视着他,问道:“老师,您还好么?”

“嗯。”卢植勉强应了一声。他扶着刘备的手站起了身,想起本来要做的事,于是从书箱里拿出那篇叫人头疼的文章来。

刘备双手接过,道了声谢,然后回到座位上。他轻手轻脚地将竹简铺平。也许是方才摔在地上那阵震荡的缘故,系线有些松了。一如既往,自己的字迹旁边,如同连缀着小珠一般附着卢植的批语。

这篇文章是以书中的成文写就,卢植亦是以书中的成文来批注。他写道:“孔子云: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既不见容于昧者,不辩之可也,但去之而归于有道者。”

卢植叫回休息中的学生们,继续上课的时候,瞥眼间见到刘备还是在看那篇文章。他叹了口气,心想自己就算察觉得太晚,也终究是意识到了这学生遇到了什么难事,想法走上了偏锋。因而耗费精力,拿出心底最坚定不移的基石——对于胸中儒学那一点高傲的狂热,写了许多批语,意在教诲开导,实是希望解开这学生的心结。

——只是面对这学生真正想问的问题:无论如何就是和你想法不一样的人,你怎么说服他呢?可能降临到天下的难以阻止的丧乱,你怎么应对它呢?而你,又怎么知道自己是正确的呢?

卢植也不知如何回答。

这是限于形体本身的束缚,凡是字句,出于口舌,落于笔墨,一定会成为论述,毅然决然地传达着什么想法;这些字句自己,也无法试图质疑自己,然后给出一个答案。

卢植口中继续讲着《尚书》,忽然看到刘备静静地哭了起来。他一声也没出,安静得就像在认真听课,可是眼泪却一串串地掉了下来。伸手去拭,也没有用,泪水还是不断地涌出眼眶。刘备在后排,没有人注意到他哭了;惟有正对着学生的卢植,但凡一抬头,便会看见他颊边挂着泪珠的模样。

我写的批语就那么令人悲伤吗?卢植半是尴尬半是恚怒地想。

门外道路上不断传来遥远的马儿嘶鸣的声音,他提高一点嗓音,盖了过去。可是骤然之间,卢植明白了刘备的心情。——这个孩子第一次出了远门,见识到了和自己心目中不一样的世间。他疑惑,试图询问:这究竟是我不对,还是世界不对,还是我看错了?

而你却毫无转圜余地,坚决地告诉他:你没有错,这个世间本身就是丑陋的东西。你眼中所见到的,和你心目中不一样的世间,本来就是这样的;而你也应该看到它与你不一样。但我们就是这样一群人,命里就是不能接受这样的丑陋,因而拼命去改造它;倘若实在不行,那就放弃它,去找下一个可以改造的东西。

这真是个悲伤的故事。

 

到了下课的时候,刘备终于止住了自己的眼泪,以平静的表情开始收拾书卷。友爱的师兄公孙瓒经过他的座位旁边,留意到了他通红的眼睛,失声惊问:“你哭了?”

刘备转过脸去,一声长叹,说道:“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

不愧是刘备,格调顿时高了不少!公孙瓒不由得肃然起敬。

其后,卢植要准备到庐江赴任,又不忍把这帮学生扔在尚书的半途,便加了好几天课,匆匆把它讲完。他们于是出师了。临行前几日,不少人捧了竹简来,请卢植给写上一言半句的赠语。这天卢植正在整理行装,刘备也来了。卢植望了他一眼,说道:“给你的赠语,我倒没想好。”

刘备道:“不用。老师,我来是想问您,我能跟您一起去庐江吗?”

卢植停下了手,直起身,仔细看着他。这学生脸色严正,不像在开玩笑。见卢植没应声,他又问了一句:“老师,要是您觉得可以的话,我也去好吗?”

“要是你觉得去也可以,随便你。”卢植模棱两可地回答了一声。他又问:“你要带你的朋友们一起去么?”

刘备一怔,面上浮起迷茫之色。默然片刻,他移开眼光,投向什么都没有的角落。

“不叫他们了。”

“也好。”卢植点点头说,“一帮十几岁的小孩子,在自家玩闹就算了,别走太远。”

于是刘备就跟着一同去了庐江。卢植心想,难道太阳改从西边出来,孩子王也要专心读书了?抑或他是想要留在自己身边,赚取功名前程?

又或者,他是不满于在幽冀之间所见的世界,以及卢植所给出的,一往无前的评语。所以想要走得更远,去看,去想,去找他的答案?

不管怎样,到一个叛乱之地去,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卢植心里这样担忧,嘴上却什么都没有说,默许了刘备随行的结果。大江之畔的小城三面环水,到处波光粼粼;时当严冬,又阴又冷,三天两头地还下场寒雨,比起养人,更适合养鱼。卢植一到庐江,整个人就病恹恹的。他坚信自己之前染上的那点病从来就没有好过,它只是深深地藏进了骨头里,坐等他再次来到南方,此刻正从藏身之处往外爬,边爬边咧开嘴大笑。

当此时,刘备的作用便体现了出来。毕竟是教了好几个月的学生,卢植对他的品格与才能还是较为信任的;而且又懂事,手头上一些琐碎活计,不等开口,这学生就自己抢过去做了。到职上任,发布告示,安抚百姓,整顿兵马,众多事务一样样做起来,卢植觉得自己没有再次病倒,也亏得有刘备帮忙。

过了数月,动乱渐渐止息下来,卢植总算松了口气。一天他甚至接到一位贵客,这人正是从前和他同门学经的郑玄,听说卢植在此平乱,又见大事已谐,道上平静,恰巧路过此地,就特意来探一探他。刘备向师叔见了礼,为两位大学者设好座位,自行退了出去。

“从家跟过来的?”郑玄望着阖起的门扉,随口说道。“真是有其师必有其徒。”

送走郑玄之后,卢植回转来,见到刘备坐在案后,面前摆着两堆信函,而他自己正全神贯注地书写着一封公文。卢植静静地坐在旁边,拿起被刘备分在“重要”的一堆的信件读了起来。过了不久,刘备停了笔,将文书递上来,请他过目。卢植大致扫了几眼,点点头道:“不错。一会儿和仓廪那封一起发出去。”

刘备答应了,嘴角不禁露出了笑容。卢植看在眼里,不由得板起脸,解释道:“以前给你们批改文章,一写就是一长串,把你们骂得很惨,那是为了教导。现在当然不一样了。”

“是,学生早就明白了‘骂得少,即为好’的道理。”刘备眼睛一亮,微笑着说。

他把公文送了出去,少顷回来,手里拿着另外两封信。卢植正准备接过来,却见刘备手一缩,笑道:“老师,这两封信是我的。”

“哦。”卢植收回手来,又不禁好奇地多看了一眼。会给刘备写信的,自然是家长和友人了。想到县里那群整日游玩胡闹的孩子,卢植没什么多余的好意可以分给他们,只盼他们少做些像上次拉帮结伙往冀州跑那样的坏事;但念及刘备那孀居在家的母亲,他倒真从心底生出几分歉疚和关怀。

刘备拆开信件,只见一封信絮絮地写了不少家乡那边的闲事,末了说“努力加餐饭”,当然是刘夫人的手笔;另一封则异常简明扼要,写道“你还回不回来了?”

卢植一抬头,看见刘备捏着信笺,一脸若有所思的神情。自然而然地抬起手来,抚过他脑后的头发,将束发的布带理顺,沉吟片刻,说道:“你也十六岁了,不如我给你做个少府。以后前途光明,稳稳当当,但凡有我一份俸禄,就有你一份俸禄。”

刘备安静地望着卢植。过了很久,他略微垂下眉眼,脑袋摇了一摇,布带便又乱了。他说:“老师,如今此处的祸乱已平,您没什么事需要我了。我想,我还是回涿县去吧。”

卢植愕然。半晌,他终是点了点头道:“你回去吧!”

于是师生就此饯别。目送着刘备策马离去的身影消失在官道上,卢植总感觉有一股不太顺畅的气梗塞在胸腹之间,回到自家,便捂起被子闷头大睡。再起身时,去衣箱里翻找,打算换身新衣服,不料手指却在箱底碰到了一根竹简。

卢植迷惑不解地将它拣出来,拿到阳光下一瞧,上面的字迹又细又圆,这些时日以来早看得十分习惯了,写道是“至于昧者,何以教化?趋于私情,笃于欲求,乃自纵心肆意,废礼妄行。然则吾不知何以辨于明昧,端于礼义。”正是刘备从冀州一行回来,所写的那篇文章。

他想了一想,方才明白,定然是自己批完这篇文章之后、将它还给刘备之前这段时间内,出了点什么意外,以致系线断了,单单写着这最后一句的竹简脱离开来,掉在了什么地方,后来又随着其他东西莫名其妙地收拾在了这里。卢植握着这根竹简,心想自己在末尾所写的这几句批语,不知刘备看了没有?但这孩子的眼睛又不会通神,连卢植自己都没发觉这根竹简遗失了,他自然也不能见到。

倘若刘备见着这几句批语,他还会在学堂上哭得那么伤心么?他还会始终郁结难抒,乃至非得跟着来庐江么?这答案卢植再也无法知道了。

少了一根竹简,你倒是早告诉我啊!卢植愤愤地想。

 

后来七八年之中,卢植没有再见过这个学生。

直到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卢植被拜为中郎将,领兵在冀州讨贼。这一日正在深挖壕沟,忽然探马报说东面有数百人,未知是敌是友。卢植心想自己有五万兵马,有什么好怕的,于是摆开阵势,做好交战的准备,等着对方过来。

正安排间,只见烟尘轻扬,对方已然来了。这队军马全副铠甲,当先一匹黄马颜色鲜亮,马上乘客见了卢植,拍马迎上,叫道:“老师!我是刘备。”

卢植一愣,凝目看去。来人二十来岁年纪,面如冠玉,双眼亮如晨星,眉宇间透出几分英气,神采与记忆中的大为不同。只有相貌,依稀还是当年那个瘦削少年的模样。他定一定神,微笑道:“是你啊!你怎么到这儿来了?”

“我来援助您啊。”刘备跳下马来,笑着说道。他躬身施礼,卢植伸手扶住了,说道:“难得你有这份心。”

两人脸上笑着,口中寒暄,卢植心里却想,这一点都不难得。此次重逢,卢植忽然记起,当年也许是他想错了这个学生。当初刘备好端端地非要跟他去庐江,抢着干了好几个月的活,事谐之后,却又一官半职都不要,径自返回家乡。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卢植在承他的情。

这件事的真相,只不过是有个学生思虑细敏,晓得卢植的身体状况,不忍见他老师刚回家几个月时间,又得到南方去做平乱这种麻烦的事情;于是放心不下地跟了来,替他分担工作。一切都是出自那孩子的好意。就如同起初,他服侍卢植喝药那时,一般无二。

而现在,你看,这孩子又来帮他了。

 

刘备详细说明来意。原来自从当年分别后,他回到故土,仍然聚集起乡间的朋友们,一群少年习练武艺。渐渐地人众越来越多,这一年见到募兵榜文,他便率领着这数百人投入军中。经过几场厮杀,从幽州辗转到青州,立下了一些战功,又听说卢植在此与张角对敌,于是赶来援助。

卢植不胜感慨。刘备这支军马虽然人数不多,有他和没有也没什么区别;但要说这学生此来,他一点也不欢喜,那是假的。毕竟是多年不见,师生二人说起别来情状,刘备少不得挖空心思,把涿县这些年来的琐碎小事,给卢植讲上一遍。

他向卢植引见属下众人,其中熟面孔不少,都是涿郡的年轻人,早在刘备求学之时,大家就都照过面,互相有所眼熟了。当年的孩童,如今都长大了。那个一脸严肃、口中动辄冒出军中术语的张飞,现在果然应征入伍,领兵杀敌。那个精于计算、嬉笑中也带着三分冷淡的简雍,现在也把他的心计用在了行军打仗之上。

有时候想起来,会隐约觉得,这些都是早就注定好的事情。

刘备和卢植说起,自己与张飞,以及另外一个叫做关羽的年轻人已然结为兄弟,有同生共死之约。又说起他们当时在张飞家的桃园中焚香祭礼,把酒言欢的情景。卢植听着听着,忽然莫名其妙地感觉胸口一阵悸动,忍不住轻咳一声,脸色变得有些古怪起来。

刘备认真地瞄了他几眼,淡然说:“老师,别忍着了,想笑就笑吧。”

卢植哈的一声笑了出来。

汉军与黄巾军相拒已有月余,这天正加紧制造攻城器械,忽听探报说西北二百里开外有贼兵来援,看情势恐有万人之多。卢植镇定如恒,随口便问刘备:“你看这该怎么办?”

刘备道:“老师,敌人兵马倒不太多,只恐近前交战,现下被围的贼军趁机过来冲杀,令我军情势不利。须得分兵对敌。让学生领一支官军,前去抵挡他们吧。”

“你有何应敌之策?”卢植又问。

刘备眨了一下眼睛,语声放缓了些,说道:“贼军来此,必然经过赵国左近的山岭。学生想请云长二弟领五千军马,候于山路之西;三弟领五千军马,候于山路之东;二百人埋伏于山上。学生先引三千兵马,与贼交战,随后佯装败退,引得贼军来追。待贼军行经山岭时,二百人以石投之,二弟三弟两下将路围住,专杀败逃的贼兵。”

卢植闻言,正在寻思这倒是个不错的想法,一旁静立着的简雍忽地扬起头来,望了刘备一眼。他的眼睛很亮,隐隐带着一丝诙谐,卢植不由得向他瞧去,问道:“宪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没事,没事!”简雍笑着摇了摇头,将视线转向其他地方。

卢植心下有些纳闷,但想简雍这个人一向心思活跃,机变敏锐,就算是在听他们谈话时走了个神,也不出奇。随即卢植也就抛开了这点纳闷,调遣官军,依计而行。

刘备等人自投军以来,大小战役经过数场,但率领如此多的人众交战,也属难得。张飞领军去前,蓦然像想起来了什么似的,脸现严肃之色,一拉缰绳,纵马奔过来,对刘备道:“兄长,你放心。我一定会去驰援你的。”

刘备盯着他看了片刻,展颜微笑,点点头说:“这个自然!你若不来,反而麻烦了。”

这群人去后第二日黄昏,卢植听到了汉军得胜的消息。他自领数百人马,向西去迎接他们。其时残阳斜映,山岭在流动的光耀之中,暗色愈发深重,宛如浓墨画成一样。卢植举目前眺,略微被那片灿烂的金光闪了一下眼睛,随后以手遮阴,见到远处道上升腾起一片淡淡的尘烟。

刘备等人所率的官军正迎面行来。当先之人铠甲鲜洁,束发高冠,腰带上悬着双股剑,正是他的学生。但见行伍整齐,骑兵与步卒稳步并进,犹如潮水一般缓缓拥来,虽然明知是自家兵马,卢植还是下意识地感到一阵紧张。挥去了这点杂念,他等着刘备近前,笑着说道:“恭喜大捷。”

刘备在马上欠身行礼,微笑答谢。师生在夕照中并辔回到营地。

 

那以后卢植对刘备说起,皇甫嵩、朱儁在豫州围剿贼军,他有约期齐进之意,所以想叫刘备引本部人马前去打探消息。刘备当即慨然应允。

他动身之后不过三日,朝廷派了一名叫左丰的小黄门前来探军。此人到了营中,卢植领他去检视军粮辎重,查看机关器械,又带他去观察敌军形势,这名小太监随口敷衍,似乎始终心不在焉。卢植本也不信他会比自己更懂行,只是例行公事地把情况告诉他。

汇报完之后,卢植便在营中安排一帐给左丰歇息。小太监一走,帐下就有人上前,提醒道:“卢中郎,您知道那家伙为什么哼啊哈的,对您说的话全不在意吗?”

卢植一愣,反问回去:“为什么啊?”

“他是想要您给他点好处。其实咱们这里一切都没问题,这种人只要得点甜头,就会给您说好话了。”

卢植皱了皱眉:“既然一切没问题,事情本该如此,为何还要以行贿来求他美言?”转过身,不去理睬,继续做着手边的活。对方见他执意如此,只得退了下去。

次日卢植送左丰启程回去。不料又过几天,此人忽然带着一群役人杀回营中,说是奉旨捉拿卢植,治他怠慢军机之罪。卢植惊怒交加。眼前情势,就算他再不愿相信,也明白是叫人说中了,这小太监没有从他手上得到好处,于是在皇帝面前进了谗言。

被推上槛车的一刻,正午的阳光照得他好一阵头晕眼花。双手给困锁住了,只有头颈还能略微活动。转头望去时,只见帐前一众将官默默地目送着自己,人人皆是满脸怜悯神色,其中却又带着几分了然。好像在说,他们早知会这样。

早知你为汉家天下辛勤奔波半生,终究还是困进了这小小的一方牢笼。

槛车开始移动,晃得卢植险些没有站稳。身体抵在坚实的木头上,一阵钝痛直往脊梁骨里钻,他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那个眼睛亮晶晶的学生。心头隐约掠过这样的念头:如果是这学生,定然不会露出这样怜悯而又了然的冷漠神情来。

 

在官道上行到半路,忽见一簇兵马从东面拥来,当先之人扬鞭驰近,叫道:“老师!”这嗓音十分熟悉,其中掺入了一些少见的情绪,又是激动,又是震惊。卢植在车上微微点头,示意招呼。刘备翻身下马,奔上前来;他身后不远处,众军马若有意若无意地排开阵势,拦住了左丰等人的去路。

“老师,发生了什么事?”刘备奔到槛车之下,仰头望着他。

卢植定了定神,拿出一副仿佛事不关己的客观语气,把前后经过大略一讲。听到卢植这样说,张飞当即大怒,喝道:“竟敢谗言中伤卢中郎,不想活了吗?”伸手一扯,只听左丰失声惊叫,从马上倒栽下来。张飞一手拿住他的后腰,一手拽住他的衣领,把他整个人头下脚上地举在半空,使劲甩了几下。

那小太监只觉头昏眼花,地面在头顶数尺晃来晃去,好像随时就会扑将上来,吓得涕泗横流,高声讨饶。刘备急忙转身,喝止张飞,从他手上接过左丰来,双臂一扬,把这人扔回了马背上。

左丰忽然觉得脸上一痛,胸腹落到了实处,睁眼一看,原来已回到了马上,连忙手脚并用,坐直了身体。只听刘备说道:“翼德,小心些。小使者从马上跌了下来,你扶住了他,这自然很好;不过你怎么能这样跟他玩耍?你看小使者娇贵的样子,不比我们这些从军之人,若是摔在地上,只怕他要骨碎颈折呢。”

他口中明着是教训张飞,不知为何,脸孔却向着左丰,双眼微眯,嘴边笑意盈盈。左丰背上一寒,缩了缩脖子。刘备走近两步,又道:“小使者,你为天子办事,我们按理不能耽搁你。不过我老师此去不知几时才能再见,我想和老师说几句话,可真是为难得很了……你看这怎么办才好?”

左丰被他吓得怕了,忙道:“将军护师情殷,我是很尊敬的。正好我们可以停下来休息休息,你爱说多久就说多久好了。”

刘备笑了笑说:“一路上还得拜托小使者,好生照顾我老师啊!不然以后见面,怎么感激你好呢?”他意味深长地盯了左丰片刻,好像要记住这人的相貌似的。然后才转身回来,和卢植说话。

卢植心中略觉宽慰,暗想刘备果然是长大了,虽然对他遭到无妄之灾一事感到愤慨,但这孩子已学会了理智举动,没有直接和朝廷派来的公人作对。说到底,卢植自己也并不想为了他一人,把这学生也牵连进来。

他始终相信朝廷可以辨明谁是谁非,自己的罪名总会洗清。只是黄巾贼虎视在旁,延误战机,未免可惜。

刘备一直站在槛车旁,和卢植谈论军中之事。原来他到达颍川之时,彼处的黄巾贼众已被皇甫嵩、朱儁击破。刘备拜见二人,议论之下,均觉张宝、张梁必会引败军前来广宗与张角汇合,于是刘备即刻又率军返回,想来支援卢植。谁也没想到,师生两人却在这里碰上了。卢植心中感慨,和刘备说了些皇甫嵩的事,只盼这学生能去跟随他,讨伐贼军,建立功名。

押送卢植的役人与刘备所率领的军马各自停在道旁,吃饭休息。一边畏惧对方的强大武力,而另一边忌惮对方所代表的天子威严,双方都客客气气的,因此大家都成功地假装出了一副人模人样。过了良久,役人们收拾起锅碗和坐具,整鞍刷马,准备上路了。卢植和刘备自然而然地将眼光投向他们,神色都不禁有些黯然。刘备向老师行了一礼,道:“老师,您路上保重。”

“嗯,你放心,不用挂怀。”卢植说。

眼前的景色倏然晃动,摇得他立足不稳。官道上扬起细细的尘土,变成一片淡黄的烟云漫延起来。槛车开始向前行去了。卢植忽地想起一事,叫道:“且慢!”

晃动的景色慢慢静止下来。卢植回过头去,向车下说道:“有一样东西,在我身上笔袋里。”

刘备微微歪了歪头,露出疑问的神色。他跃上槛车来。卢植微一颔首,示意许可。刘备将手伸进木栅之间,轻轻探进了他腰间的笔袋,摸索了片刻,只觉得手指碰到了一片长条形之物,拿出来一看,果然是一片竹简。

卢植道:“以前那些学生出师的时候,大家都到我这儿来,请我给写几句话作为赠言。偏你当时跟着我去了庐江,后来情况比较特殊,没能给你写些什么。这个就留给你,当做我给你的出师的礼物了。”

刘备握着竹简,又歪了歪头,脸上微现苦笑。他说:“老师,我不敢。我一直不用功,辜负了您很多心思。我不敢说从您这儿出师了。”

卢植微笑道:“别担心。依我看来,你完全可以出师了。你的很多同窗都及不上你呢。”他满怀温暖的心意,目光掠过刘备束起的乌发,垂落的方巾,还有那包裹在细铠下面,瘦削而棱角分明的肩膀。在卢植眼中,时间仿佛回到了八年以前,刘备又变成了那个嘴角含笑、神采飞扬的少年。

可是时间忽然又回来了。车前的役人扬声呼叫,刘备答应了一声,随手将竹简揣在袖里。他蓦然从槛车上跳了下去,向卢植拱一拱手,翻身上马,带着本部军马浩浩荡荡地开走了。他们来得快,走得也快,倏忽之间,就已经行得远了。

我叫你放心,不用挂怀,你倒还真放得下啊!卢植望着他纵马驰去的背影,不禁暗想,这年头好心都是用来养狗的。

 

卢植的罪刑是减死罪一等;狱中不知日夜,只觉得天气渐渐闷热起来,阴暗的空间似乎愈发狭窄,压得人喘不过气。算算已过了六十余日,该是八月天时,这天忽然听狱卒说起,张角已然病死,皇甫嵩大破贼军,斩杀张梁,率众回到京师。过了数日,又听说在阳城坚守不战的张宝被部下杀死,贼众皆降,朱儁平定数郡,得胜献捷。

卢植甚觉欣慰,沉重的心事一放开,顿时觉得轻松,一时间牢狱之苦都不算得什么了。又过两天,自己居然也被释放出来,原来皇甫嵩上表,呈说他无罪有功,于是皇帝下诏命他复为尚书。

既然重获自由,卢植少不得整理服章,前去向皇甫嵩道谢。与这位新封的车骑将军说了一会儿话,他告辞出来,忽然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立在阶下。卢植万没料到会在这里又遇见此人,不由得一愕,问道:“你怎么来这里了?”

那人似乎也没想到卢植会突然从皇甫嵩府中出来,吃了一惊,随即喜上眉梢,叫了一声:“老师。”顿了一顿,又正色说道:“我知道您到了这里,特地赶上门来恭迎您啊。”

卢植瞟了他一眼,道:“虚情假意!”

刘备展颜一笑,眉梢眼角尽是温暖之色。他问道:“老师,您要上哪儿去?”

卢植正要答话,突然一阵夏风卷过,热气闷得他一时说不出话来。不知为何,风中还带着醇酒的香气。侧目望去,对面一家小酒楼颇为雅洁,看来酒香正是从那儿飘过来的。

卢植酒量本豪,这些日子以来又不曾饱过口福,闻到香气,登时感到腹中饥馁。刘备鉴貌辨色,已然猜中他的心意,笑道:“老师,我请您喝酒,好不好?”

两人于是来到那间酒楼之中,拣了个安静的阁室,点了酒菜。卢植放怀畅饮,心情甚是愉快,等喝了这么十几杯,菜肴也吃了十之八九,这才闲出嘴来和刘备说话。刘备一直默默地给他斟酒布菜,脸上露出显而易见的微笑,就好像当年他服侍卢植喝药时,所现出的那种表情一样。

谈了半天,卢植才想起,问道:“你怎么到雒阳来啦?”

刘备解释说,他和众人随军讨贼,立下了一点战功。现在叛乱既平,便到京师来,等候朝廷封赏。卢植颔首嘉许,眼见自己的学生终于有了出息,也不禁微觉得意,于是又喝了一杯酒。刘备笑了笑,又道:“这都要归功于老师对我的教导。还有众家兄弟全力支持,浴血奋战,不像官兵那么怕死。如果只有我自己的话,是什么也做不成的。”

卢植怔了一下。杯中只剩些许残酒,醇厚甘香的液体在口中慢慢流过,随后消失在喉咙深处。卢植思绪的长河也如同这样,向后流淌到某一个深远的时刻,然后便断绝了。他沉默良久,终究还是问了出来:“你还记得当年你逃学跑去冀州的事么?”

刘备一愣,将笑容收了起来,点一点头。卢植紧接着又问道:“那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你回来之后那种受到打击的消沉样子,总不会是为了逃课感觉愧疚吧。”

刘备皱起眉头,沉吟不语。过了半晌,他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放在案上,这才说道:“老师,当时和我有来往的两个商人,他们是贩马的,这个您了解么?”

卢植道:“有些客商从关外购买马匹,经常途径涿郡,我是知道的。”

刘备一根手指在案边轻轻敲了敲,又说:“那两个人最初找到我,本意似乎只是想借助我来和您搭上关系,但是随后,不知为什么,他们改变了想法。也许是我太心急了,也许是他们有意引导,总之这事的结果是,一段时日之后,我和众位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成了一班有武力的人。”

卢植点了点头,道:“我看到你的信时,也猜测是这样。我说,那些客商只是想你为他们卖命罢了,又岂是真的对你有什么好心?”

刘备道:“其实我也想到了这点,但又觉得,我和朋友们也不是全无好处。大家已练了许久武艺,不妨出去见见世面。道上的贼人就算人数多些,也未必是我们的敌手。我没想到的是,这只是那些人计划中的一部分而已。”

“一部分?”卢植敏锐地盯着他。

刘备点点头说:“当时我们走到高阳,遇上了山贼。那些人并不十分棘手,经过一场激战,贼首被我义弟杀死了,余人四散逃走。大家正在欢呼时,突然山后拥出大队官军,包围住四方,叫溃散的山贼投降。那么周密的埋伏,不可能是恰巧路过。

“我看着官军收降俘虏,整理兵器马匹,终于忍不住问他们,是不是早就知道山贼会来此处袭击商队?哪知他们和那些客商本就是约好的。当时我们护送的马匹,本来就是要卖给这些冀州官军。高阳距离各郡邑路途遥远,道上盗匪众多,十有八九会在那里遇敌。但是如果只靠埋伏的官军对敌,山贼一旦冲上来,商队的人毫无还手之力,恐怕有人伤亡。所以他们才想了这么个主意——让我们这些人做诱饵,先抵挡一阵,等到山贼打得精疲力尽了,官军才出来坐收渔利。

“我听了这些诡计,气得头都昏了,只想着无论如何不能让他们好过,于是带着朋友们和官军打了一架。本来我们都没受什么伤,这一架打下来,大家才都伤着了。不管怎样,最后还是让他们平安无事地走掉了。

“我心想,信都也不用去了,就和大家一起走到县里,处理伤口,整顿休息。当天晚上我睡不着,就连夜回了涿郡,刚好赶上您第二天上课。”

说着,刘备淡淡地微笑起来。

卢植听了这令人震惊的一番话,一时默然无言。这孩子当年是给骗惨了,从头至尾始终被人利用,性命安危全没被邀请他同行之人放在心上。若是他们的武艺和运气再稍微差一些,难免不明不白地伤在匪徒手下。

更令人心寒的是,他本来对这一切全想错了。

卢植回忆起当年这学生赶到课堂上之后,说到伙伴们伤情之时,语气中那点莫名的歉疚和愤慨。又想起子夜之中,自己涿县家中清冷的后堂,这少年低垂着眉眼,轻声说着:“如果回到两天之前,我绝不会逃学。”一切迷惑不解的疑云都散去了,卢植终于懂得了刘备录出一篇充满难题责问的文章、又坚持跟他一道去庐江平乱时的全部心情。

这个孩子在涿县间见到的尽是淳朴人情,从母亲师长口中听到的尽是忠孝礼节,一直坚信着世界的美好。而他刚走出去几步,愕然发觉残酷的真相。书上说的“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种种虚幻的言语,在丑陋事实的面前全都显得苍白无力。而那表现出丑态的人,偏偏身居上位,把持天下之柄。

他迷惑了,动摇了,但又怀着一丝微小的信心,把希望寄托于教导他美好言语的老师身上,寻求着一个光明的答案,好让自己继续相信这个世界。

而卢植给出了这孩子想要的答案吗?他不知道。

此时此刻,眼前的刘备端起酒杯,放在唇边,又说:“老师,后来您叫我跟在您身边做事,我很感激,但还是拒绝了。我总觉得十分对不住您。但我并非不懂您的好意,只是我总想着那件事。也许是吓怕了吧,那个时候叫我仕宦任职,我实在无法答应。

“我回到家里去,将朋友们又召集起来,再度认真地习武。我只想站在朝廷和官军之外,不被那些坏人束缚住手脚,或许反而可以做到些什么。

刘备又放下杯子,抬眼望过来,说道:“后来听说老师在讨伐黄巾贼,我寻思,像您这么正直的人,我应该追随您,于是我就带着大家去了。没想到那个左丰又来坏事。老师,您为他们做了这么多,结果还要遭受这样的苦楚,您不觉得灰心么?”

卢植不禁也有些难过,叹了口气,嘴里仍然说:“我这不是又放出来了么?天子春秋正盛,聪慧英明。叛乱已晏,也总是一件好事。”

刘备摇了摇头。静了一会儿,他给卢植拨了两筷子蒸鱼,举起酒杯,忽然笑了起来,问道:“老师,将来朝廷要是封我个小官,我再碰上像这个左丰之类的坏人,你说我是蛰屈存身呢,还是宁折不弯啊?”

卢植瞪起眼来。“像这种败类,上至王公大臣,下至织席贩履之徒,人人得而诛之!”

刘备一杯酒刚喝下去半口,闻言忍俊不禁,喷了出来,酒水顺着下颌直流到衣襟上。他用汗巾拭了拭衣服,笑道:“好,要是给我碰上,一定杀了他。”

 

这便是师生两人的最后一次会面。那以后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尉,走马上任去了。这小县城隶属中山国,离得涿郡也不算太远,估计这学生乐得自在。卢植继续做他的尚书。几年后,他曾说过“春秋正盛”的天子,在多年贪图享乐之后,暴病而亡。又过数月,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小皇帝与陈留王,卢植率兵往小平津去追,半路却杀出一个从河东赶来的董卓,把小皇帝迎到了。

彼时董卓兵势极盛,集结百官,商议废帝而立陈留王之事。卢植一个激动,习惯成自然地又当了那个讲道理的人,于是被免去了官职。为了活命,他告病辞归,抄小路从轘辕山道离开,此后隐居在上谷。

他有时会从乡人旅客之中,听到一星半点刘备的讯息。偶尔也会记起这学生来,熟稔的影子在心头闪过,然后便感到一阵温暖;只是那影子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想不起。一次他和友人说到,自己的学生如今都是有所作为的年纪了,公孙瓒、刘备,尤其是其中的杰出人物。对方不以为然:“有什么好夸耀的?公孙伯珪不过姬妾婢仆之子,刘玄德织席贩履之徒……”

“倘有建树,不问出处,你怎么能这样说呢。”

“那,公孙伯珪一勇之夫,刘玄德不矜细行……”

卢植想了想,道:“我们还是谈谈出身的问题吧……”

在卢植五十四年的人生里,他所最后知道的关于刘备的事,是这人在青州当平原国相,据说外御敌寇,内修文德,本来混乱的政事渐渐清明,民心归附,似乎很不错的样子。

他心中隐约有个声音说道,不知这一场短暂的师生情分,究竟是谁坑了谁呢。

 

“刚刚接到冀州来的信,卢先生去世了。”简雍一边说,一边观察着刘备的脸色。

刘备一怔:“卢子干先生?”

简雍点了点头。刘备茫然呆立片刻,长叹一声,走到案边,随手拨弄两下,将笔砚摆得更整齐些。

他抬起头来,似乎想说些什么,可是又什么都没说。

简雍默默地看了看他,转身走了出去。一会儿,他拿着一片竹简回来,道:“这是当年卢先生送你的。那时我们忙着打仗,又忙着去京师找皇甫将军,你把这玩意忘在一边了,后来我就替你收着了。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它。”

刘备接了过来。因为历时太久而干枯焦黄的竹简上,自己还带着几分稚气的字迹写道:

“至于昧者,何以教化?趋于私情,笃于欲求,乃自纵心肆意,废礼妄行。然则吾不知何以辨于明昧,端于礼义。”

而紧随在它旁边的,是卢植那小而瘦长、又硬又秀丽的字体。虽然已经有些剥落了,但依然还能辨认得出来:

“忧葵悲黍,君子之情也。执干戈以卫社稷,秉修行而明大道,吾生岂愿为之乎?”

刘备沉默良久,然后嘴唇略微抿了起来,露出一丝极为柔和的微笑。

说到底,他和卢先生终究是同一种人。在这一刻之前,刘备从来不知道卢植在那一片遗失的竹简上,已经为他写好了最后的答案;但即使这样,他独自面对着强烈的动摇疑虑,上下求索以后,结果仍是写出了和卢植所想的一样的答案。

虽然他们的起始之地,并不相同。

老师已经走完了他的道路,此刻正安静地在山川之下沉眠;可是自己,却还不知道能走到哪里呢。

刘备放下竹简,举目望向窗外。葱郁的树丛掩映之间,仍可看到碧蓝如洗的晴空。

作者的废话:

我产生钟音的灵感时,正处于多灾多难的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而且格外的多灾多难。与两三位老师之间的互动遭遇过或遗憾或悲催的小挫折之后,莫名其妙地,就开始琢磨主公和他老师之间的关系,于是就有了钟音。本意只想写个两三千字吐槽向的小短文,一个丢了一片竹简很多年后又找到的小故事,不知为何,越脑补越多,前后情节串成了如此冗长无聊的一篇东西。主公和卢先生也算是躺枪了。

在我那篇逊玄的青影里,最重要的一本书是《仪礼》,而这篇里则毫无疑问是《礼记》;如果再来个周礼篇,我就凑够三礼了。不过我看不进去《周礼》,如果真有卢植先生这样一位老师,那该多好。

在流歌大大的《少年游》里,卢植先生是个严肃认真的名家大儒,不太喜欢主公,动不动打他手心板。我心目中的这两人却不是这样的,卢植先生“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主公则是“弘毅宽厚”,忍不住猜想,虽然相处短暂,主公仍然学得了老师的几分神韵。说不定其实两人意外地很有共同语言。

应该承认在这篇文里,师生两人是有我的现实折射的。比方说主公听到范雎的故事就眼睛发亮地微笑,又比如主公看到老师的评语总是不忍卒视。甚至几个主要剧情,灵感也是来自我和几位老师之间的互动;但我当然有进行艺术加工,所以多半没人看得出来我本来遇到的是什么事。

至于主公冀州之行被人阴了这件事,是我编的。我不怎么会写阴谋诡计,编完这个故事,自己都觉得太扯淡了,所以考虑了很久,是否应该正文不写明究竟发生了什么,只在作者的废话里告诉大家?但又觉得这样做实在太对不起观众。结果变成了留了一个悬念、等待日后说明的写法,反而让这个故事的扯淡性更凸显了出来,让读者看完以后,多半会有一种“我裙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坑爹感觉。

可能是因为本意想写吐槽向,也可能是作者态度有问题,写钟音我不像写青影那么严肃认真,有许多流行语乱入,卢植先生和主公那种似有似无的傲娇和卖萌的倾向就更无法否认了。other大大看后,表示有一种“恰同学少年”的感觉,所有人物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我写的时候一直担心人家可能看不懂我那些文言文是在扯啥,又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好。所以只好再列参考文献。但是这些段落和译文实在是太长了,我只列出条目,有哪段没看明白我在扯啥的单独拎出来问我好了……

题目“钟音”释义: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

——《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卢植传》

 

五更待问,应若鸣钟。庭列辎驾,堂修礼容。穆穆帝则,拥经以从。

——《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桓荣传》

注:这是对桓荣的赞词,此人是汉明帝刘庄的老师,也是个名家大儒。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

——《礼记·乐记》

翻译:钟声洪亮,洪亮就可以用来发号施令,有了号令就会使人充满勇气,充满勇气则战无不胜。因此,君子听到钟声,就会想到武将。

参考文献条目:

《后汉书·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卢植传》

《后汉书·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后汉书·刘虞公孙瓒陶谦列传第六十三·公孙瓒传》

《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公孙瓒传》

《三国志·蜀书·许麋孙简伊秦传第八·简雍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三国演义·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

《礼记·曲礼》

《礼记·檀弓》

《礼记·礼运》

《礼记·礼器》

《礼记·乐记》

《礼记·射义》

《礼记·大传》

《礼记·曾子问》

《资治通鉴·汉纪四十七》

《后汉书·郭符许列传第五十八·郭泰传》

《战国策·秦策五》

《孟子·离娄上》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梁惠王上》

《周礼·地官司徒第二》

《诗经·小雅·鹿鸣》

《诗经·王风·黍离》

《六韬·文韬·守土》

《左传·隐公九年》

《庄子·内篇·齐物论》

《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史记·孔子世家》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列女传·仁智》

评论(6)
热度(90)
  1. 共5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小物语 | Powered by LOFTER

关于

百度ID谜一样的赫敏,通称某赫、赫敏酱。
我的萌区如下:三观端正,性情激烈,长得不帅,演技好,死得惨。
冷门控,女主控,叔控。耽美百合正常向都萌,然而经常和主流逆CP。
主要墙头是三国,正史党,兼食演义动漫游戏。三国志集解是我的命,卢弼大大说得都对!
以下是我的本命_(:зゝ∠)_
三国:all刘备(嘉玄逊玄为主),all刘虞,孔融祢衡,魏延杨仪,袁绍审配,孙尚香,简雍,卢植,麋竺,蔡文姬,诸葛瑾,无双大蛇官配望玄无限好!
轨迹:亚妮拉丝,希德,瓦吉×诺艾尔
老金:all郭靖,何铁手×青青,殷离
日本搞笑艺人:首先是箱推,然后嗑一些森东,德泽,超马等CP
日本实况主:非公式组,汤豆腐,top4